便捷的移动互联网生活带给人们更舒适的生活,相对应的,问题也容易衍生。近两年,针对网络个人隐私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于大部分手机软件应用使用者而言,便捷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便捷并不意味着自己的隐私要被侵犯。
相对应今年上半年,大规模app迎来整改,整个行业中app侵犯隐私的行为和数据都在下降。
今年8月3号,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DCCI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8年上半年)》报告就显示今年上半年智能手机获取用户隐私开始逐渐规范化,app的越界获取次数和频率在持续的大幅降低。让每一位手机用户在下载、使用app的同时自身权益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为了保证报告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此次研究报告团队一共选取了1144个手机应用软件对其核心隐私权限、重要隐私权限、普通隐私权限共三类隐私权限的获取情况进行逐一分析作为分析和考察。其中869个安卓手机移动应用软件、275个苹果iOS手机移动应用软件。
报告中显示,2018年上半年安卓app越界获取用户隐私比例降低到5.1%。也就是说虽然目前几乎所有手机app都或多或少的在获取用户隐私,但其中大部分遵循着“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所以发生越界获取用户隐私的比例在持续大幅降低。
在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般用户个人隐私泄漏的情况或者途径多发生在手机软件获取、免费Wi-Fi窃取、旧手机设备泄露以及黑客攻击企业大数据等渠道。
相比安卓系统,就算是对隐私权限管理相对完善的iOS系统,也存在在用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泄漏隐私。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iOS端获取用户隐私权限从69.3%骤增到93.8%,图像美化类软件应用的获取比例高达100%。
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政府部门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互联网行业的自律,用户隐私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提高,各方面都在推动整个网络隐私环境向前发展。
更多app资讯,请关注https://www.qianyuthink.com/?url=/
提交app定制需求,了解报价和周期:https://www.qianyuthink.com/?url=/index?uzchannel=500